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790页(849字)

学术论文。沈伯俊作。载《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3期。收入作者所着《三国演义新探》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文章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扩展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这两个层次的“三国文化”观,都是把问题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认为“三国文化”就是“三国时期的文化”,只是对“文化”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广狭不一而已。尽管它们有充分的理由自立,而且有足够的内容可供研究,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历史依据;然而,对于许多实际存在的三国文化现象,它们却难以作出完整的说明。第三个层次则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或曰广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文章通过对“诸葛亮崇拜”、“关羽崇拜”现象的分析,以及说明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国遗迹”,大部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的遗迹”,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从而指出:从大文化的广阔视野进行观照,人们所说的“三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世代累积型的文化,它是漫长历史时期中民众心理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文章认为,这三个层次的“三国文化”观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如同一组同心圆,围绕着同一个圆心,层递扩大其范畴。这个圆心,就是三国时期的文化的基本内核;层递扩大的范畴,就是其发展、演变、吸纳、衍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三个层次的“三国文化”观,其实共同承担着阐说和研究三国文化的任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