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苏区辞典

闽西南红军游击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93页(899字)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各红军游击队的总称。1935年初,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为红军独立第八团,团长丘金声,政委丘织云;红军独立第九团,团长吴胜,政委方方;明光独立营,营长贺万得;从江西突围至闽西的红二十四师一个营100余人,总共1500余人。他们在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下,与驻守闽西南的国民党8个正规师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争。1935年4月,为适应游击战争,发挥各游击队独立作战能力,闽西南划为三个作战分区,第一作战分区,司令员罗忠毅,政委方方,活动范围为岩连宁地区,作战力量为红九团第三营和明光独立营;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吴胜,政委谢育才,任务为开辟永安、平和、饶平、云霄、漳浦各县边区,打通与闽南红三团的联系,作战力量为红九团第一、二营和永东游击队;第三作战分区,司令员丘金声,政委丘织云,活动范围为岩、南靖、漳平,作战力量为红八团和龙岩游击队。随后,第一作战分区领导人罗忠毅、方方率明光独立营与原闽赣省宁化军分区政委温含珍、参谋长丘尚聪率领的独立第十七、十八两团余部会合,增补丘尚聪为第一作战分区副司令,温含珍为第一作战分区副政委。1936年1月,为适应日益高涨的全国反蒋抗日高潮的新形势,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共编为4个支队,岩连宁地区的游击队为第一支队,红八团为第三支队,红九团为第五支队,上杭游击队为第七支队,各县游击队则编为人民抗日义勇军。闽西南地区各游击队多次打破国民党军队的“清剿”,使游击队和游击区都有所发展。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仍保留有1500余人。经过国共双方谈判,8月下旬,各地游击队分别集中于白沙、下洋、芦溪,改称为闽西南抗日义勇军。10月,闽西南、闽粤边、闽赣边(汀瑞)等地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不久调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下辖第三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丘金声;第四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随即开赴抗日前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