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苏区辞典

潮澄饶澳苏区反“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328页(770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潮澄饶澳苏区红军在广东的潮安、澄海、饶平、揭阳等地区反对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1933年6月至8月,国民党调集一个多团的兵力会同潮安、澄海、揭阳三县警卫大队,三次“围剿”桑浦山一带游击队。红军和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避强击弱,袭扰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1935年春,敌人在“围剿”当地平原地区游击队之后,又调转兵力“围剿”浮凤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建立了赤色联防,站岗放哨,传讯报警,并利用有利地形,用土枪、土炮、土炸雷杀伤敌人。红军主力则在潮(安)澄(海)揭(阳)、潮(安)澄(海)饶(平)平原各区游击队的配合下,于1935年春夏间先后袭击了华富、岛门、夏塘、井美、店市等地的警备队或后备队,给其以有力的打击。但是,由于当时中共潮(安)澄(海)饶(平)县委错误地采取“保卫苏区”的策略,限制了红军向外线作战,致使苏区日益缩小,加上经济给养困难,内部又开展错误的肃杀“AB团”运动,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仍然处于被动地位。1935年六七月间,国民党邓光部又调集重兵,采取“梳篦”战术,对潮(安)澄(海)饶(平)(南)澳苏区的上蒲、下蓬、秋溪、隆澄、苏南等区实行“驻剿”、“清剿”。苏区军民奋起抗击,但由于敌强我弱,经过艰苦斗争,除隆澄、苏南两个区委尚能保存外,其余各区均受到严重破坏。1935年 8月,在敌人分兵合击,步步推进的严酷形势下,潮澄饶澳苏区的反“围剿”斗争陷入困境。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苏区斗争的红三大队、特务大队和浮凤赤卫大队等被迫相继向闽粤边境转移。9月,中共潮澄饶县委机关驻地被敌人占领后,县委领导人也向闽粤边境转移。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同志,或在战斗中牺牲,或被叛徒出卖而遭捕杀。至1935年11月,潮澄饶澳苏区被敌人侵占,反“围剿”斗争失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