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苏区辞典

红四方面军野战医院总医院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719页(916字)

前身为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被迫西撤,总医院便改为方面军总指挥部医院随军撤退。经两个余月艰苦转战,已实际成为规模很小的野战医院及医疗队。1932年12月下旬,红军攻占四川通江后,为适应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形势,曾着手于通江泥溪场筹建方面军野战总医院。但因形势发展神速,红军连克巴中、南江等县,泥溪场位于通江之北80公里,远离前线,遂于1933年春正式建院时将院址设于通江毛浴镇,并于方面军4个师分别设立分医院。于泥溪场竹坝子原方面军总指挥部医院所在地亦设一座第三分院。4月,为反“三路围攻”,红军“收紧阵地”,院址随之撤回泥溪场,三分院则改组为医疗队上前线服务。反“三路围攻”胜利后,总医院于7月迁通江西之鹦鹉嘴。同年冬,为反“六路围攻”红军再次“收紧阵地”,总医院乃迁至沙溪王坪,此后驻王坪年余,并形成规模。院长先后为苏井观、周光坦,政委曹述臣,党委书记张泽燕,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医务部主任隰积德,中医部主任丁世芳,司药主任彭素,外科主任苏井观,总务处长张雨臣(一说阎作忠),看护营长戴福阶。总医院内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党政领导人和伤病员代表、休养营营长等组成,负责研究处理医院重大问题。总医院内之中医部分驻于廖坪,收治须较长时间调养的伤病员;西医部则与院部一起。总医院之下,根据方面军新组建的5个军及其所属各师的作战区域情况,分别在刘二沟、新场坝、蔡家沟、桑丝坪、张村坝设立5所分院,以便各作战区伤病员就近救治。此时,全院(含分院)有病床几千张,医务人员189人,其中中医师32人,护理员60人;西医师12人,护理员85人。常住伤病号2000余人,多时达4000余人。为培养医务人员,总医院还相继开办了红色医官训练班和看护学校。1935年春,为冲破国民党军“川陕会剿”,方面军北进川陕甘发展新区,总医院随军前进,相继迁涪阳坝、长池、庙二湾、普子岭等地。不久,因张国焘擅自放弃川陕苏区,总医院随军渡过嘉陵江后便离开苏区开始长征。总医院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接受其直接领导,故又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简称红军总医院。

上一篇:宁强火柴厂 下一篇:中国苏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