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苏区反六路“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748页(935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5年1月,湘鄂两省敌军达成协议,决定分六路纵队(纵队司令分别为徐源泉、张振汉、陈耀汉、郭汝栋、李觉、陶广,共81个团)“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同时配备八个师的兵力为外层封锁线,妄图将红二、六军团一举消火在湘西北永顺、大庸、龙山、桑植等县狭小区域内。六路纵队2月开始行动。由于红二、六军团领导在初期思想保守,在慈利溪口、永顺王村、高梁坪等几次战斗中,处处被动。为扭转被动局面,省委和军分会向广大干部、战十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制定了首先突破中间李觉部于后坪、大庸一线,然后转击两翼,各个击破敌人的计划。3月20日,红二、六军团在后坪设伏待敌,当时因下雨,敌未出动。第二大,李觉部向后坪鸡公垭搜索前进。因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延误时间,致使敌先占领高地,战斗再次失利。4月初,各路敌军逼近湘鄂川黔省委所在地——永顺塔卧。4月12日,经中央同意,红二、六军团撤离塔卧,准备北渡长江开辟新的根据地。4月13日,途经陈家河时,与鄂敌陈耀汉纵队五十八师一七二旅遭遇,次日红军发起攻势,敌一七二旅大部被歼。15日,红军乘胜围歼桃子溪敌军,又获得大捷,从而将敌人围剿部署打开了一个缺口,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从此,省委和军委分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实施反攻。6月9日,红六军团包围湖北宣恩县城,打击来援之敌。12日,红军在湖北咸丰又取得忠堡大捷,活捉敌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歼敌四十一师师部、一二一旅和特务营。7月,蒋介石从江西调八十五师谢彬部归鄂军纵队司令徐源泉指挥。8月3日,八十五师开往李家河,途经湖北利川县板栗园时,红军发起攻势,歼敌第八十五师师部、2个团和1个特务营。至此,粉碎了湘鄂两省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接着,红二、六军团大举东进,迅速占领湘北石门、临澧、津市、澧县,开辟广大游击区。9月上旬,红军主动回师石门、新安一线休整,作好再次反“围剿”的准备。为期半年的反“围剿”斗争,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生俘敌纵队司令以下军官200多名、士兵1万以上,缴获大量枪支弹药。10月,蒋介石布置更大规模的“围剿”,面对强敌,红军退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