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进军陕南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769页(1469字)
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进军陕西南部创建鄂豫陕苏区的军事行动。从1932年11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集中了40多个团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了多次“围剿”,鄂豫皖苏区日益缩小,红军力量不断削弱。1934年11月14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第14次常委会议,讨论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同年2月的指示信和6~7月军事训令的方针和原则及程子华传达的中革军委的指示精神,决定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及大部分地方武装和一部分干部暂时离开鄂豫皖苏区,进军平汉铁路西,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以红八十二师和地方武装组建红二十八军,由省委委员高敬亭任政委,留鄂豫皖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会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于11月13日率红二十五军西移河南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3个步兵团,1个手枪团。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发布《出发宣言》,率领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省委书记徐宝珊、省委常委、执委吴焕先、戴季英、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等随军领导。长征开始,红二十五军在朱堂店以南的罗古寨,击退敌“追剿队”第五支队的进攻,在信阳城以南的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越过平汉铁路,经青石桥、黄龙寺、月河店、金桥等地,于11月22日进入桐柏山区。经过实地考察,中共鄂豫皖省委鉴于桐柏山区靠近平汉铁路,敌军调动方便,而红军的回旋余地则很狭小,不具备建立根据地条件,决定红军继续北上进军伏牛山区。如伏牛山区不宜立足,则改向陕西南部进军。这时,蒋介石急调30多个团的兵力,在桐柏、独树镇、南阳、方城、卢氏以南的朱阳关等地布开阵势,妄图将红二十五军一举歼灭。红二十五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枣阳,调敌西援,主力则乘虚取道泌阳、方城,向伏牛山区急进。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进至方城县独树镇以东与阻击之敌第四十军庞炳勋部遭遇。红军仓促应战,损失很大。在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经过与敌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才于当晚趁风雨全部突出重围,经叶县保安镇以北地区,越过许(昌)南(阳)公路,在拐河镇以北地区击退庞炳勋第四十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第五师等部追击,进入伏牛山区。经过实地考察,又鉴于伏牛山区敌军统治较严,地主围寨众多,也不适合创建新的苏区,遂决定向陕南进军。12月8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南部。12月10日,即在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召开省委第18次常委会议,讨论在鄂豫陕边区创造新苏区的问题。会议认为,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封建剥削奇重,人民反抗精神强烈,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和有利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建立新的苏区。决定立即建立中共鄂豫陕省委,为创建鄂豫陕苏区而斗争。但正当会议进行中,敌第六十师尾追而至,省委常委会议立即休会。红二十五军与敌恶战整日,将敌全部击退,毙伤敌800余人,红军亦伤亡200余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但此战打击了敌军气焰,对于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立足有重要意义。又因省委常委会议中断,未能选举产生中共鄂豫陕省委组成人员。因此,中共鄂豫陕省委仍由原中共鄂豫皖省委成员担任。12月11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雒南县蔡川(今属丹凤县)对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将二二四团分别编入二二三团和二二五团,并决定以陕西东南部商县、雒南(今洛南)为中心,开展群众工作,开始了创立鄂豫陕苏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