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战役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807页(1124字)
中国工农红军为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陕甘苏区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1936年初,中国革命仍面临着极端困难,国民党重兵围攻陕甘苏区。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令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东征,开通抗日前进道路。26日,东征军总部到达陕西延长县城后,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了东征的目的意义、战略方针和行军路线;正式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其主力为:红一军团(下辖3个师)、红十五军团(下辖3个师)、红二十八军(下辖3个团)。2月20日,3路大军共2万余人突破阎锡山防线,发起东征战役。东征军自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渡过黄河后,随即于山西中阳关上村、孝义总九峪等战斗中打退晋军初次反击,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临时后方根据地。随后,即以这一地区为作战枢纽,分兵3路发展胜利。东征军以少数兵力为中路军,在上述各县之间钳制和吸引晋军主力,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主力为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南北两线向敌进攻,前锋分别进抵侯马和太原近郊,占领了晋西南和晋西北的广大地区。红军的突然东渡和迅猛进攻,迫使原先进入陕北吴堡、义合镇地区“围剿”红军的晋军4个旅东渡回援,陕甘苏区形势随之好转。蒋介石为了阻拦红军东进抗日,同时为了援救山西军阀阎锡山,3月上旬至4月下旬,先后调集约10个师共30万兵力开入山西;同时命令驻陕的国民党各部队,从南、北、西三面蚕食陕甘苏区,向黄河岸推进。根据这种新的形势,中共中央为顾全抗日大局,保存国防实力,实现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乃决定红军回师河西。5月初,东征红军主力先后在永和关、清水关、铁罗关、八面窑等处渡过黄河。2日,东征军总部也在延川清水关渡河回到陕北。5日,毛泽东、朱德分别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呼吁蒋介石及其部下的一切爱国军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东征战役历时百余天,在山西转战灵石、孝义、介休、汾阳、文水、交城、静乐、岢岚、兴县、临县、交口、离石、柳林、方山、娄烦、中阳、石楼、永和、汾西、霍县、洪洞、赵城、临汾、浮山、襄汾、侯马、曲沃、绛县、隰县、新绛等30余县,击溃阎锡山30多个团的兵力,歼敌13000多人,俘其官兵4000多人,扩大红军约8000人,筹款近50万元。这次战役是把国内革命战争与民族解放战争具体结合起来的典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在东征作战中,陕甘苏区和红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