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平夷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81页(982字)

【简介】:

又名《汉任尙碑》。隷书(古隷)。东汉永元三年(91)刻。碑係一块天然不规则(上窄下宽)石片,实爲碣。130×54cm。石面有裂痕及破碎处。碑上字迹磨捐严重,计有字五行,每行字数不等,尙存约七十字左右,每字约五至六cm。有碑额,古隷“汉平夷碑”四字。碑文可辨识者仅二十余字,除第一行开始“惟汉永元三”和第二行起首“任尙”等字外,余均读不成句。碑于一九五七年在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松树塘村北草原上发现,现存巴里坤县文化馆内,係建国以来新疆境内发现的惟一的汉代石碑和西域汉碑中年代最早和惟一有碑额的刻石。碑搨尙未影印出版。

【赏析】:

继《裴岑纪功碑》、《刘平国颂》、《沙南侯碑》之后,新疆境内又发现了《汉平夷碑》石碣,这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发现,也是书法界的可喜收获。

这些镌刻在天然石块上的汉字,体在篆隷之间,气呑瀚海大漠。隷书笔画的鈎挑波磔,蕩漾在篆书结体的曲折圆转之中,非篆非隷,亦篆亦隷,旣可称“缪篆”,又可称“古隷”。书体的精妙,使《祀三公山碑》闇然失色,令《裴岑纪功碑》退避三舍。实爲汉碑中又一瑰丽的奇葩。

在西域汉碑中,《汉平夷碑》年代最早,书体也最古,又是西域诸汉碑中书风最爲端整的古隷。用一句先贤欣赏碑帖常用的口头语来讚叹,就是“良可宝也!”

曾爲淸代以隷书着称的大书法家伊秉绶所取法的《裴岑纪功碑》,也是书体庄重的古隷。与之相比,则二者气韵绝然不同。《裴岑纪功碑》在规正之中,气势饱满。如同打足了气的球体,充满了一股磅礴欲出的力量,意蕴含蓄。笔画的刚劲不如《汉平夷碑》;《汉平夷碑》则在谨严之余,笔势开张。就像天山上初昇的太阳,华光四射,朝气蓬勃。笔力的开拓胜过《裴岑纪功碑》。《裴岑纪功碑》的沉凝之力,收于字内;《汉平夷碑》的莽野气势,发于笔外。就是这几根边塞征夫书写的残缺不完的线条,却凝结了永垂千古的凛然之气,摄人魂魄。观之如对“拔剑已断天骄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汉家飞将。大汉王朝当年牢笼天地、弹压山川的神威,至今尙能令人迴肠蕩气。

上一篇:刑徒墓砖铭 下一篇:袁安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