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上醻刻石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9页(607字)

【简介】:

也称《娄山石刻》、《赵王刻石摩崖》。刻有“赵二十二年八月”字,即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刻。淸道光年间(1821—1850)杨兆珙官河北广平时在河北永平发现。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高五尺二寸五分,广六寸。字径三寸许。”篆书。一行十五字。爲现存汉篆石刻中最早者。有翻刻本,“月”误作“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秦汉石刻的篆书》收入图版。《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以笔势审之,似与秦篆差异,‘丙寅’二字,转笔方折,全是隷意。”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又云“朴茂雄浑,得秦相笔意。”

【赏析】:

西汉的刻石书法作品以此爲最早,淸代以来颇受书家推重。

就作品分析,它的字体用秦篆,但拙朴简率,精美逊于秦刻。虽然如此,它的笔法沉雄纡徐,富于粗细轻重的形式变化。显见它之所以能以自然舒放的意势和秦相分廷抗礼,受世人靑睐,自有其过人之处。

文帝之时隷书风行,《群臣上醻刻石》也受到影响,方折之势羼杂其中,活跃了气氛,很有时代特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