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16页(1905字)

【简介】: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隷书。碑高253cm,宽123cm。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立。明万暦初在陕西郃阳旧城出土。现在陕西西安碑林。碑阳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初搨本首行末“囙”字完好。淸康熙十一年(1672)后,碑有断裂。山东滕县有翻刻本。文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大衆书局均有影印本《汉曹全碑》。《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搨本。

【集评】:

淸万经评其书:“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淸朱履贞《书学捷要》:“惟碑阴五十余行,搨本旣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潇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眞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爲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爲千古书家一大关键。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眞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评其书“秀韵”,又云“《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曹全碑阴》逼近《石经》矣。”杨守敬《平碑记》:“前人多称其书法之佳,至比之《韩敕》、《娄寿》,恐非其伦。尝以质之孺初;孺初曰:‘分书之有《曹全》,犹眞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可谓知言。惜爲帖贾凿坏,失秀润之气。”近人姚华评此碑笔法甚详:“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以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着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爲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书也。又,结体有与寻常相反而见美者,如‘月’字左撇势促,而右直竪行而下,行若悬针,偏旁亦往用之,舒敛皆与常相忏,而势能相救,由此可悟其变。”淸徐树钧《宝鸭斋题跋》:“碑阴书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赏析】:

隷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种主要的书体。它最初产生在秦代,至东汉末期已臻成熟。其间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进,在体势、结构、造型和布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律。出现了诸如茂密雄强,方劲高古和淸新婉丽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曹全碑》则是汉隷中的佼佼者。

隷书用笔有方笔、圆笔之分。《曹全碑》属于后者,字呈扁平之状,圆润秀丽、体态绰约。中锋用笔,藏头护尾,波磔分明,四周舒展,转折处皆提按,柔中有刚。结体略取侧势,布局精巧、中宫紧缩、精气内含。风格统一而有变化,整饬而不刻板。每个字的主笔较其它笔画粗肥长大,旣平衡了字势,也宣发了书意。尤其字中的横画主笔,“蚕头雁尾”的特点鲜明突出,不论在字之上、之中或者之下,都槪不例外,如“世”、“商”、“上”、“下”、“典”等字。再如“人”、“之”、“心”、“定”等字以及所有的“辶”,都极力波发,遒劲饱满,舒展大方。

但是,《曹全碑》也有一些字狭长呆板。结构偏长,较之大多数字体显得美中不足。前人所谓“分书之有《曹全》,犹正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曹全碑》字体柔秀,朴拙不足,前人多有所论。其贬责之意我却不敢苟同,以爲这恰恰道出了《曹全碑》艺术特色之所在。我赞赏靑松之伟岸高洁,也欣赏鲜花之妩媚姣艳。字体拙者固好,秀者亦佳。如此,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方能万紫千红,争奇斗妍。《曹全碑》笔墨和畅,典雅端庄。犹如东方之女性,秀而不媚,艳而不俗,纤而不弱。是汉隷类似风格中最完美最成熟者之一,是学习临摹的极好範本。

如果要在汉碑中寻找最爲秀丽典雅的书法,则当首推《曹全碑》了。此碑自明代万暦初年出土以来,几乎受到代书家的一致赞叹。其用笔、结字、布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睹此碑如身在洞天仙境、丽日淸风,行云流水,说不尽的妍媚流畅,如仙女临风,高人吟咏,神淸气爽,俊雅风流。其用笔柔韧,富于变化,丰腴蕴籍,平和圆润之中含有古厚之气。结字平正淸雅,神完气贯,一派雍容华贵之态。前人谓妍媚秀美之致则如楷行之赵孟頫,然此碑秀丽之极而微伤于媚。习此碑当强骨力,否则易流于软媚一路,成一味平正秀妍,而走向媚俗。

上一篇:王舍人碑 下一篇:张迁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