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孝琚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20页(928字)

【简介】:

也称《孟琁残碑》、《孟广宗碑》。无年月。淸光緖二十七年(1888)九月在云南昭通白泥井出土,十一月移置凤池书院。爲云南唯一之汉碑。碑高140×100cm。隷书。十五行,行二十一字。共有二百六十字。袁嘉谷着有《汉孟孝琚题跋》。山东有翻刻本。上海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吴士鉴《九锺精舍金石跋尾》:“字体与樊敏碑甚爲相似,当时西南徼风气渐染,故与中原碑碣判然不同也。”梁啓超《碑帖跋》:“碑中字体有绝类今楷者,可见书之变迁。”“可徵汉隷今隷递嬗痕迹,皆与书学有关係。”

【赏析】:

我们已无法看淸这件作品原貌。或者也正因如此,它在总体气息上较常规的隷书更自然,更少人工的痕迹,从而也更具艺术魅力。

像大多数汉隷那样,它也趋于扁方。然而在结字过程中,它却有着更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的成功本身也就包含着许多艺术的形式法则。

以用笔而言,它的撇、捺波势极强烈,因此显得动感十足。而许多短笔则凝炼如铸,又显得沉浑之极。再有那风神独具的圆点、方点、直点、斜点,在每个字的构成中都起到了使字体更趋活泼的作用。纵览全篇,它们最独到之处,即是长线与短线、斜线与直线,各种线与点的微妙结合。

在结字上,它的许多构成方法也与常规逈异。它很善于线条之间的错落与挪让。如两个“孝”字的“子”部的处理,不但各不相同,而且还极富动态。再看“经”字,左右两部距离悬殊,一低一高,但在视觉上并不松散。只觉其奇,不觉其怪。何以会这样呢?

关键在于它的全篇基调统一,所有的字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局部做了打破常规的处理。目的即在求变、求奇、求动。而自然风化又恰好在这一层次上帮助了它的完成。于是,所有的残缺,所有的点线,所有的方圆粗细都似乎有意无意。而这一创作心态又恰好能导致完美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刘熊碑 下一篇:孔褒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