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猷造像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213页(797字)

【简介】:

全称《云阳伯郑长猷爲亡父等造像记》。北魏景明二年(501)九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50×34cm。在河南洛阳门山古阳洞南壁。龙门二十品之一。上海有正书局、艺苑眞赏社、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另有翻刻本。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称《郑长猷》“波磔极意骏厉,犹是隷笔。”又:“雄强茂密,导源《受禅》,殆衞氏嫡派。”又:“气象挥霍,体裁凝重,似《受禅碑》。”

【赏析】:

这是龙门二十品中一件风貌奇异独特的精品。它在书体演变的过程中是一种特有的审美类型。方峻质拙、粗细变化,不拘常格,诡形异状,充满拙朴天眞机趣,但又以方劲爲统一基调的结字,与那疏密大胆变化,形式极爲生动而又复归平衡统一,气象朴茂的篇章,浑然一体,构成了作者朴野而斑烂绚丽的内心图画。它之所以格外动人,在于它不守常法,无矫饰,有眞意。而这,又成于作者对于功利目的的超越与他那朴实而又不囿规範程式的功力技巧。北魏民间书作的艺术魅力,在《郑长猷造像》中得到了典型的表现。当然,就其个性中的共性而言,它仍然表现了北魏书法那种方峻雄强的风格。此造像的运笔和结体比同时期其它造像更接近汉隷朴拙天眞的趣味。而与汉碑不同的是在字的结构上和整体章法上更加自由、开放。由于刀刻的原因,此造像和其它许多造像一样线条多呈方笔,极爲刚劲有力,线条收尾等处呈锐角,呈现出一种倔强的力,方整中又具有变化。由于造像字体一个个刻成,中间不免有停顿,因而从行气来看,不象帖那样一气呵成而气势连贯,显得有些生硬。如今有许多人在吸收石刻造像书法的意趣,有时固然能造出一种突兀的艺术效果,但更多的却是显得过于勉强和造作,缺乏自然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