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令法师墓誌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305页(729字)

【简介】:

全称《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僧令法师墓誌铭》。北魏永熙三年(534)二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二字。52.5×52cm。盖正书“大魏故昭玄沙门大统令法师之墓誌铭”四行,行四字。一九二九年河南洛阳蟠冢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不断融合、不断变化、不断创造的历史。鲜卑族进入洛阳之后,全面汉化改元,把汉族文化生呑活剥地全盘端去而很少框框。这是一个在文化上大融合时期。到了北魏末年,书法向更爲广阔的领域开拓,《僧令法师墓誌》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誌楷、隷结合,无论结体、用笔或书之意味,均一反正统魏碑的方整、雄强特徵,而是以一种潇散的、变化较多的细笔画爲之。整体感大致统一,但细观每字,则出入较大。结体大约有三种:一纯楷书,如“昭、铭、大”等字;二纯隷书,如“河、忘、景”等;三是更多的楷隷融合。其中大部分又爲隷意,偶而出现楷书笔画的字,如“往”字,“双立人”纯属隷书,而“主”则爲楷法。其中一些字,如“兴、转、屡”等又颇具西汉铭文及东汉初部分摩崖石刻意味,古朴稚拙,气势宏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书法发展的艰难步履:对传统继承的选择性与创新中力图摆脱传统的制约性是如何同时困扰着每一位创造者。若无深邃的眼光和识别能力,便会陷入到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纠缠之中。此誌只不过是在融合道路上的一个起点,它并不完备,也无须依法,它的不和谐性至少提示我们:在创造的道路上一定要超越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