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哲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307页(719字)

【简介】:

全称《代郡太守程哲碑》。东魏天平元年(534)十一月立。正书。三十一行,行四十五字。有方界格。额题小字四行,行五、六字。年月刻于额左。摩崖刻,旧在山西长治,后移太原傅靑主祠。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赏析】:

若单从线条受工具影响程度的轻重划分,北碑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刻工自由发挥,刀凿痕迹明显倒压毛笔书写痕迹。这类碑刻方笔折锋、稜角分明;第二类是刻工完全按照书丹凿刻。这类碑刻毛笔意味浓、线条自然圆畅;第三类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旣留有明显的毛笔书写意味,又有刻工再创造的斧凿刀痕。《程哲碑》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程哲碑》同时受到刀与笔这两种工具的影响,因而体势呈方圆结合形,其结构如此,用笔也是如此。除字与字之间方圆配合默契之外,《程哲碑》更大的魅力是每个字之内的方圆兼备和奇妙变化。如“琏”字基本呈方形,但左边偏旁“王”的三横的长度不一以及起收笔的变化,尤其是中间“辶”,圆势应用,使得整个字形方而不板,静中有动。又如“碑”字右上角的“田”,上部呈方折形,而下部呈上包的弧形,使人觉得意味无穷。

线条的灵动多变与造型的诡秘险峻性,是《程哲碑》赢得好评的另外一个原因。本碑的用笔极爲灵动,线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一波三折,很少有直来直去的笔画。在造型方面,虽然不少字势态平正,但其中某些字的倾斜结构,客观上造成了作品的“险情”,在不和谐中显现出和谐,给观衆留下了无穷的美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