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愍造像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317页(630字)

【简介】:

亦称《比丘尼僧惽爲亡父母造白玉像》。东魏元象元年(538)八月刻。正书。六行,第二行六字,余行四字。曾归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这是一件气力之作,每个笔画都尽全身之力而爲之。字数虽不多,却把作者的强健腕力罊露在我们面前。在创作时,作者的情感是充沛的,一笔落纸,地折山摇,力重千钧。没有犹豫和举棋不定,一笔到位,即使不够完整,也不再重笔补上。笔画并不光洁,在笔画两面有一缕缕晕化之迹,抑或是残缺痕,如“千里阵云”的自然,给笔画蒙上了一层朦胧感。作者用笔的果断令人信服,迅疾和凝重令人浮想联翩。唐代草书家张旭的创作姿态本身就是舞蹈艺术,“挥笔大叫,或以头揾墨”。此碑落笔掷地有声,当时的创作形态想必可观,绝非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者笔下所出。此碑有若干写得极有气势者,如“元”、“丘”二字,“元”字转折似怒猊抉石、渴骥奔泉,遒劲居先。而“丘”字稳若泰山,气满神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结体则有很大的不足,“月”之拘谨束缚,“僧”之上下失调,“九”之重心不定,“愍”之松散,都一目可见。北魏书家中有许多缺乏对结构的深研,亦不通晓粗细、大小、远近、高低的辩证关係和透视原理。因此常常出现大小字一样粗细,形成字型大小悬殊,即使在书写一半时出现了弊病,也不思在余下的笔画中进行补救。美中不足,令人遗憾。

上一篇:张敬造石柱颂 下一篇:凝禅寺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