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斯枢砖誌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424页(838字)

【简介】:

隋大业七年(611)四月刻。砖质。正书。六行,行七字。25.5×21.8cm。河南洛阳出土。曾归三原于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半开。”

看了《斛斯枢砖誌》,欣喜之余,不觉有何其跚跚来迟之感。它的宽厚、质朴、稚拙、不拘绳墨,理应是魏、晋或北朝前期的作品,然而它确实是隋大业七年的产儿,是保持着前代艺术的童心。看来书家只要保持纯眞的童心,不故作高深,不炫耀玩弄技巧,他们就不仅能够通于古,也可以通于今,通于未来。这大槪是儿童的审美意识还未受到世俗的汚染,因而也大体相同或者相近之故吧。

也不是无缘无故想到桃花。

暮春三月,平原的桃树,早已绿满枝头。太行山麓小鎭的淸晨,阳光熹微,窗外倏然红霞照眼,开窗一望,嗬!好大的桃花!几株赤铜色的桃树,枝梢全都剪去,留下的枝,粗短而秃,很像山区农家的小孩子,稚气、健壮、朴赏。花不多而特大,直径在一寸半以上,是生平仅见的最大桃花。花瓣柔而厚,颜色比平原的浓艳数倍。奇怪的是没有一星点儿叶芽儿,所以没有一点绿。看,这和《斛斯枢砖誌》在神情意态上何其相似乃尔。

有那么些时髦的理论家,连篇累牍地,动辄几千言、几万言地论证书法是抽象艺术,好像凡是艺术,除了抽象、具象什么的,就没有别的了。他们忘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殊性,爲什么除了汉字及其派生的文字外,其他文字都不能成爲中国式的书法?特殊的文字,特殊的笔墨造成的韵味,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心理结构等等,形成了以意爲象的书法艺术,爲什么硬要把“抽象”作爲紧箍咒扣在它的头上以区别于“具象”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