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仁集王书圣敎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489页(1548字)

【简介】:

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刻。太宗李世民撰序,高宗李治撰记,释怀仁集晋王羲之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字数不一。350×100cm。额刻有七佛像。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现藏陕西西安碑林。传世搨本极多,以明张应召及北京沈乙盦旧藏本爲最,文六行“纷”字之“分”部笔可见。今皆藏北京历史博物馆。其次则张则之藏王梦楼补阙本、天津博物馆藏“墨皇本”、上海博物馆藏翁方纲本、陕西博物馆藏刘正宗本。一九七二年陕西西安碑林发现一宋搨整幅,亦希觏。上海书店、北京文物出版社等皆有影印本。

【集评】: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书苑》云:‘唐文皇製圣敎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眞迹咸萃其中’。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目其书爲院体。由唐吴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绝少。然学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尝俗也。非深于书者不足以语此。”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圣敎序》书法爲百代模楷,病之者第谓其结体无别构,偏傍多假藉,盖集书不得不尔。”又,“极备八法之妙,眞墨池之象,兰亭之羽翼也”。淸王澍《竹云题跋》:“自唐以来,士林甚重此碑,匪直《兴福寺》、《龙阐法师》等碑爲显效其体,即李北海、张司直、苏武功亦从此夺胎。”淸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宋搨怀仁《圣敎序》,锋芒俱全,看去反似嫩。今石剥落,锋芒俱无,看去反觉苍老。”淸蒋衡《拙存堂题跋》:“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圣敎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叙》并驱,爲千古字学之祖。”淸周星莲《临池管见》:“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淸刘熙载《艺槪》:“唐僧怀仁集《圣敎序》,古雅有渊致。黄长睿谓:‘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今遗帖之是非难辨,转以此证遗帖可矣。”

【赏析】:

唐人敬重王羲之的书法,而且不遗余力地传播王羲之的书法,当时的传播手段,不外乎摹写和集字刻碑两种方式。用纸墨摹写“王书”,这不是唐人的发明,而集王字刻碑,却是唐朝崇尙“王书”的热潮中一个别开生面的创举。

《集王书圣敎序》以其“姿媚”的整体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美韵:若以其与唐人摹写的《兰亭序》比照,又见其挺劲通神的力度。以献之“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的历史记载来审视,经过工匠刀凿的“碑刻王书”依然蕴涵着瘦硬精神,是恪守着对王羲之书艺特徵的虔诚。

爲有这种虔诚,怀仁敢于拼凑无法摹集的王字,出于避免重複出现的字在字形上雷同的动机,怀仁也敢于将行楷、行草甚至个别草书杂糅其间。这样的大胆组装、集成,不免带来局部的不谐调,而我们似乎就在局部的不谐调之中看到了精通各种书法体势及其技能的王羲之。况且些微的白璧之瑕并未损伤作爲碑刻王书的艺术风采。

用心地去感受流怿遒劲的笔迹美以及由这笔迹美建构的白然安详的形体美,使我们无意去体味唐朝最高统治者推崇佛敎的微言大义,充溢我们心目并足以令人倾服、陶醉的,只是隐约于那抑扬得所、趣捨无违的密形巧势后面的魏晋风骨。

怀仁和尙借王羲之这位当时影响遍及朝野上下的书法艺术成功地弘扬了他笃信的佛敎,但他未曾料到,后人对这块碑的热衷和膜拜,仅在于王羲之的书法。

上一篇:怀仁 下一篇:李勣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