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祚墓誌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28页(706字)

【简介】:

全称《唐故绵州涪城县丞吴郡张府君墓誌铭》。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一月二十九日刻。行楷。二十二行,行二十二字。53.2×53.2cm。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出土。一九三二年归李根源。李根源《曲石唐誌目》着录。李希泌辑入《曲石精庐藏唐墓誌》。

【赏析】:

此誌书丹是很熟练的行楷,从其稳健的结构与行间也可以看得出来。但其中一部分字,似乎是破笔所书,出现了不应有的怪笔形。如四行之祖、酒、书、师;五行之当、绶、靑、蝉、美、即;七行之绵、州、城、必;八行之淸;九行之神、:十行之一;十四行之廿、一、月、廿、九、日等等。这些字的怪笔形,是刻手控制不住刀石性能而刻坏的,与誌中刻得较好的一部分字,判然不同。

洛阳出土墓誌,都是结晶石灰岩所刻,这种石料质细无砂粒,是刻碑誌的好材料。但其硬度达普氏7~8°,不能像靑田石、寿山石那样以手运刀、刻画如意。在施锥凿的过程中,如不高度熟练,必然不能再现笔迹,而显露出刀石特性。

毛笔线条畅润,随意使转,与刀石硬利崩落之性正好对立,相互否定。行草是充分发挥毛笔特性的字体,所以最不易刻好。篆刻家最明确这一点,故后世印章总是使用最能发挥刀石性能的篆书,而很少使用行草。早期篆刻家文彭等刻边款仍爲先书后刻、两边奏刀、摹仿笔迹的方法,到淸代丁敬,就充分利用刀石特性,反其道而行之,乾脆不书而刻,单刀成字,追求不同于毛笔书迹的另一种美了。

上一篇:张孚墓誌 下一篇:张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