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金禅师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68页(1329字)
【简介】:
全称《唐国师千佛寺多宝塔院故法华楚金禅师碑》。唐贞元二十一年(805)立。僧飞锡撰,吴通微书。正书。三十二行,行字数不一。在陕西西安。淸王昶《金石萃编》着录。
【集评】: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通微爲学士,工行草,然体近隷,中州士大夫效习之,谓爲院体。此碑淸圆有余,遒劲不足,即所谓院本体非耶。”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学书之盛,莫逾李唐。今世虽纸烂墨渝,而收者得其一字,犹凤毛麟角,不嫌于少。《多宝佛塔》鲁公之书遍天下,而通微此刻仅见之,即此可以想见当时之盛矣。”明赵崡《石墨镌华》:“此碑淸圆婉逸,虽鈎磔小减而微有晋之风度。”
【赏析】:
看来,在书法艺术的审美心理上,也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起码对一些人来说是这样。
在西安碑林中,这通《楚金禅师碑》与颜眞卿书《多宝塔碑》同爲一块石碑的阴阳两面。宫“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已经对“二王”书法的“姿媚”之风公开表示不满,将其贬爲“俗书”的时候,当颜眞卿变法出新意,创造出雄强茂密、浑厚刚劲的新书体,而且在社会上产生出巨大影响的时候,吴通微在这通碑中却依然追摹魏晋书法的风韵。其结字、用笔、章法,都旣逈别于颜体楷书,也和初唐楷书不同。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鈎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朱长文《墨池编》),达到楷书笔画美的极致。这通碑文的横画多用露锋,起笔处多向左上翘起,虽然轻盈活泼,却失之于浅露轻浮。鈎画则或向左下拖出,或向左上拉出,绝无“屈金”之状,而有弯竹之形。撇画只向右下轻轻拖出,而不见一波三折之妙。且整个笔画中时时露出行书笔意。即使和初唐四家的楷书比较起来,其点画写法亦无法度可寻。
这通楷书出现在“尙法”的中唐时期,可说将当时经过几代人的探索、追求,已运用成熟的楷法遗弃殆尽。但是,只要细细品味,便会感到它于拙中见巧,萧散自然,虽无大唐雄风,却有六朝遗韵。
颜眞卿独创的楷法,是中唐以后书坛的主流。柳体楷书就是沿着这条主流,而在书法的长河裏掀起的轩然大波。在这条主流之外,泛起几朶逆向的浪花,只能使长河的景观显得更爲绚丽多姿罢了。
在书学王羲之之风盛行的唐朝,馆阁体应该近于王字。吴通微的《楚金禅师碑》就是属于王字体系的碑版。
此碑起笔侧锋斜入,横画起伏多姿,点画笔意连贯,骨肉调停;结体的匀凈秀逸,淸圆妩媚均是王字的特点。有些字近于同一体系的虞世南书风。说明他受初唐楷书家的影响。
《楚金禅师碑》,属于楷书,但略带行意。有些字的折处不用顿笔而用圆转;有些字的点画牵带和连写均显得轻快流走,如行云流水。这固然加强了点画间笔意的联繫,使体态活泼生动,然而,也因此感到骨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