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75页(1568字)

【简介】:

唐长庆四年(824)四月刻。柳公权书。石毁于宋。有甘肃敦煌唐搨孤本传世,一字未损,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院。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董逌《广川书跋》:“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玼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爲绝艺,尤可贵也。”《旧唐书·本传》:“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周必大曰:“(柳)字瘦而不露骨,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足进焉。”苏轼评曰:“柳少师(公权)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赏析】:

柳公权虽处在唐代书法大气候已过,书体皆备,名家衆多的晚唐,但却不甘寂寞,认眞总结初唐四大家及颜眞卿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以其博学聪頴,才思敏捷,取衆家之长爲我所用,自立门户,独闢蹊径,创造了“柳体”,以楷书名世,继颜眞卿之后,成爲唐代书坛第二个革新家。

《金刚经》爲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字虽小,但却风格鲜明,爲柳氏早期重要作品。用笔灵巧劲健,结体严谨平稳。明显能看出受北碑及初唐四大家的影响。柳公权书法自二王入手,意参北碑,融合欧虞褚薛,重点吸收颜眞卿,独创一格。他克服了二王及初唐书法的姿媚,以刚挺出之;同时又避免了颜书的过于丰满茂密,而以瘦劲出之。变内蕴爲外拓,表现出一种笔到力到,精神外溢的艺术情调。

人言唐书尙法,柳公权正是典型代表。其书法用笔变化多,粗细匀称,方圆兼施,规矩森严却又生动多变。柳书最讲藏锋逆入,回锋收笔,旣含蓄,又外溢。其捺笔从北碑中来,斩钉截铁,如刀切一般,锐利劲健,一波三折,有节奏,有弹力,动感特强。所以,初观此碑似觉平常,而且近乎剑拔弩张,势不可挡;细观之,规矩中有变化,方劲中有灵气,壮美可观。难怪现在许多人学书法都从柳公权入手,先学其规则,逆入平出,知用笔之法。所以,柳公权则成爲唐代楷法的集大成的典範,成爲魏晋至唐楷书的总结者。

柳公权生活在唐朝由中期进入晚期的时代。楷书艺术在唐代发展到高度完美的境界,从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到中唐的李邕、徐浩、颜眞卿、柳公权,可谓诸法齐备,左规右矩,森严并立,使后代难以企及。其中柳公权是个后来者,他能够继颜眞卿之后,另立门户,而被誉爲“颜筋柳骨”,并称“颜柳”,可见他也是一位旣善于继承又富有创造性的大书法家。他学习王羲之,得之遒媚;学习欧阳询,得之严紧;学习颜眞卿。得之劲拔,当然还不只是如此。他能够习古而不泥古,取人之长爲己所用,从而形成自家刚健遒媚,瘦硬淸劲的风格。

《金刚般若经》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之一,我们从此碑可以看出,柳字在谨守法度,结字严紧方面,可与欧(阳询)字相媲美。笔划不同于颜字的横细竪粗,而是较爲均匀,当然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受到欧字和颜字的影响。用笔以方爲主,方中有圆,运笔十分注意轻重顿挫,于严整之中而求变化,显得字字秀朗,筋骨挺拔。明代赵崡在《石墨镌华》中评柳书《玄秘塔碑》曰:“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源出鲁公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而此碑较《玄秘塔碑》更爲规整,用笔一丝不苟,似无“脱巾露肘”之病。如与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相比,则显得气度稍差,不如《神策军碑》于劲健中寓浑厚之气。这主要是因爲此碑先《神策军碑》近二十年,书随人老,书风自然也在变化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