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茶帖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638页(805字)

【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23×1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赏析】:

与苏轼同一时代的文学家欧阳修曾惊喜地发现晋人尺牍中的无穷妙趣,赞叹道:“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弔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爲奇玩,而想见其爲人也!”今天我们也同样发现苏轼尺牍中的无穷妙趣,而且苏轼尺牍之美与晋人是何其相似!其实苏轼正是在力追晋人之风轨,将自己的精神人格在自由的行狎尺牍书中艺术地表现出来。

《啜茶帖》四行三十二字,仅叙睽离,通讯问,谈啜茶,说起居。这种情致可以随手在《法书要录》中找到。晋人书尺牍并不用意,苏轼此书亦非经心,如“无”字下面四点以一横代之,“今”字下面顺手作一弧形,以及“轼”字的勾连迴环,都使人看到姿态的横生,相信他是逸笔余兴。然而一切又是灿然在目,细细谛视意味不尽,且看“顾”、“须”字左右两部分的多情顾盼,“孟”字以下七字的左低右高式的一致的倾仄,以及“轼上”两字以正匡补,还有整体布白的自由、疏朗,可使我们把玩不已。

如果把苏轼的书艺造诣看着是天授、神赐和胎生的,那近乎自欺欺人。苏轼是凭他的资质、学问、性情、勤奋,才达到“笔软墨丰皆入妙,无穷机轴出淸新”的境界(刘墉语)。我们可以看到他力学王右军的《兰亭》和魏晋诸家,力学隋唐名家,在艺术的积澱中去奋飞,去力追晋人风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