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题名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770页(729字)

【简介】:

宋·吴琚书。纸本。行书。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原帖与行书识语同在一纸。31.3×39.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赏析】:

宋代书法大致三派。苏、黄“尙意”,蔡襄代表“古典”派;吴琚之所师从,是以“复古爲新”在风格上创造成就极高的米芾者流,这至少表明他在继承与创造问题上是持积极态度的。

事实上也说得过去。虽然在功力与识量上吴不逮其师,但其对艺术的感觉是相当敏慧的。比起着名的《苕溪帖》等,吴琚的《焦山题名》无疑有了他自己的东西。首先是在笔墨节奏的变化上似多于前者,更具有自然蕴藉意趣,纤秾随得若比作弦乐中的大小提琴重奏似恰切;墨色的变化在米芾,唯《多景楼诗》与《虹县诗》略明显。由于米老在笔锋—所谓“锋出八面”—运用发挥上极尽天分,无意略有忽视。对书法作品情貌的变化,对此,《焦山题名》是作了一些补充的。米老置字,大多将重心斜向右下,使字势向左倾动的情态一目了然。而这件书迹则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感觉吴琚是在有意无意间将笔法的涩势美化用到了章法之上。由于字态的右倾,使得向下贯行的行气与向左扩展的局势发生磨擦,在磨擦中我们体会到了其形章的力度—这是吴琚的创作。由于书写节奏的明快与形章的涩势,在情调上达到了生动与迟重的和谐。

尽管比米老的气字轩昂尙有间距,但吴琚在这件作品的一些成功,使后世学米者,出其右者无多。

上一篇:吴琚 下一篇: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