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有怀南安旧治诗轴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888页(826字)

【简介】:

明·张弼书。纸本。草书。书七言绝句一首。凡四行,共三十一字。107.9×33.9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朋》、《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张弼的草书师法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和怀素。这件草书轴就是一件很能反映张弼草书风格的传世之作。从“去年南郡赏元宵”写到“红梅落路迢迢”,纵横排羃,一气呵成,似山间流泉,冲腾激蕩;又似绢绸百条,随意挥舞。其线条流畅而极富燮化:时而重墨顿挫,时而渴笔疾走,尤其是名字的转折之处,旣用了圆润的中锋(如“年”、“红”等),又用了矫健的侧锋(如“宵”、“度”等),还多次运用了燥锋(如“元”、“桥”、“熳”等),各种富于力感和立体感的线条交替分合,令观赏者产生“忽而生、忽而枯,满纸飒飒风雨声”的感觉,从而显示出一种“怪伟跌宕”的艺术风格。明代书家王鏊在《震泽集》裏这样讚赏张弼的草书:“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欹如堕石,瘦如枯藤,……世以爲顚张复出也。”我们可以将张弼的这件草书诗轴看作是对这番评论的一个印证。

明史》本传称张弼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未免溢美,其实,槪括爲“乱头粗服”四字才比较恰当。从这一诗轴来看,他有相当的功力,字体骨骼堪称硬朗,由“画桥”、“东海翁”等字可见;同时,用笔使转也熟练流畅。不假雕饰、不流软媚,又未尝不能给人几分朴实与率眞的观感。但是,倘非天姿国色,乱头粗服是要把瑕疵暴露殆尽的。此轴之中,败笔屡见,如:“宵”字的宝盖行笔疲软;“舞”字,头轻脚重,虽经补救,也难起死回生:“声”字漏书,补在原处,更形侷促。类似的地方,都经不起端详。总之,张弼这轴草书,大体上可以说“波澜独老成”,细推敲,就并非“毫髮无遗憾”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