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19页(1852字)
【简介】:
明·祝允明晚年书。大草。书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两文。前赋八十六行,后赋六十三行,识语七行。31.3×1.000cm。金粟山藏经纸十七页粘合成长卷。藏于上海博物馆。刊于《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等。有单行本。
【集评】:
明文徵明跋:“昔人评张长史书,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余兴,盖极其狂怪怒张之态也。然郞官壁记则楷正方严、略无纵诞。今观希哲书者,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所谓无本之学也。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相推让,而余实不及其万一。自希哲没,吴人乃谓余爲能书,过矣。昔赵文敏言:伯机已矣,世乃称僕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盖谦言耳。若余则何敢望吾希哲哉”。明文嘉跋云:“枝山此书,点画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顚之雄壮,藏眞之飞动;所谓屋漏痕、折股钗、担夫争道、长年蕩桨等,法意咸备。盖其晚年用意之书也”。明文从简跋云:“张伯高性嗜酒,每作书叫呼疾走方落笔。一日大醉,濡墨作字,旣醒观之,自以爲神。不知枝指翁于麯生何如。泚笔时当亦有神耶。王弇州评翁书云:‘一展视间太行诸山勿若奔动’。余阅此卷亦然。”明文震亭跋云:“……盖先公(文徵明—引者注)于凖绳之中全露生动;京兆于动之中不失凖绳。离则双美,合尤竞奇者也。”淸黄省曾跋:“祝子希哲神契永和时以三昧妙作旭素,此卷乃书赠汪了西山者、龙回凤翥,幻变奇化,尤多前彦所末发。”罗振玉跋云:“祝京兆丰考功习旭素书,眞能陞堂入室,而京兆此卷尤爲精悍绝伦,虽考功遇之,不能不爲敛。三百年来殆无继踵者也。”
【赏析】:
祝允明草书在明代是大家,置之整个书法史,亦堪称其爲大家。而此幅大草又是他的得意之作,亦可称爲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文徵明、王世贞等在评点此卷大草时,均提到张旭、怀素的草书,可见,祝允明此幅大草在他们眼中,是可以和张旭、怀素相提并论的。
张旭、怀素的狂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尤其是草书创作的高峰。熊秉明先生把其譬之爲“酒神精神”爲主导下的浪漫主义杰作。张旭、怀素的狂草与“唐人尙法”的书风是并道而驰的。但是,这种“酒神精神”并非中国书法史上的主流派,甚至可以说只是某些天才人物慧星般地偶尔露峥嵘而已。张、素以后,历五代、宋、元,仅仅有一位黄山谷。元人尙古,康里巙巙、鲜于枢,仍不敢离藩篱稍远。到祝允明可以说是奇峰乍起。其“酒神精神”得到了嫡传。所以,此卷是可从中看出张旭、怀素、黄山谷的笔意。这在明代当时的书坛想必会引起惊恐。但是,如果没有祝允明的开拓精神,其后的王铎、傅山是会经过更爲艰苦地奋斗的。故百年之后的淸人梁巘仍评其爲“落笔太易,微失过硬,不如香光之柔和腴韵,故逊香光。”可见其冲击力是巨大的。
我不想囿于技巧的範畴去比较祝允明与同时代温柔书风,如赵孟頫、董其昌的高下、得失,而只想通过与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黄山谷的《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作简单的比较来看一看它在书法发展史上的特徵。史称“顚张醉素”,比较起来,张旭的《古诗四帖》充满更多的非理性因素,而怀素虽然爱酒,但《自叙帖》是技法淳熟的。这种法虽然不是刻意求工,但其理性的因素则相对多一些。黄山谷《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狂放不羁,但其笔墨技法充满理想精神,而祝允明此卷,技法有一种超越,这就是对技法方面的刻意排斥。虽然眞“顚狂”的程度,也就是说其非理性因素还不如张旭《古诗四帖》的话,但较怀素、山谷要更接近高度的“酒神精神”。作爲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们在技法方面的训练是必须强调的基本功。在这一基础之上,其非理性地表现,却能将人性、人情、人格的力量,更充分、完美地、更富有形象魅力地塑造出来。也许你有这种体验:你可以检索一下,在你所看过、欣赏过的历代书法作品中,你能较爲淸晰地记忆哪几幅?当你如同看过《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诸上座》而不能忘怀外,你能忘记祝允明的这幅大草《赤壁赋》吗?因爲它的特徵太突出了,其艺术的穿透力是巨大的,它使你难以忘怀。不容讳言,这幅大草在点画上、结字上确有定量分析上的失误,但我作爲一个观赏者,已经爲它恢宏的气度、精神和力量所折服了。我有意忽略和忘记它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