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磬室道丈尺牍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006页(1076字)

【简介】:

明·张凤翼书。纸本。行草。凡八行,共七十二字。27.1×2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赏析】:

的确,对于书法的意象特徵的分析若仅仅来源于玄默的体察或视觉的验证都是不够的。前者往往使我们坠入背景而忽略它的形式特性;而后者却易使我们注目于变化而不能看到其深刻的内涵。

我们姑且先以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张凤翼的这件尺牍。的确写得洋洋洒脱,绝不同于他一般正式书写的那样法度森严。也许正由于是便函,才有使它产生这种自如的意象。

单纯地作爲墨迹所成的“字象”,竟能具有多维时空感和表情性的传达手段。这的确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当我们退出一定的距离之外,再来看待张凤翼的作品,才有可能不拘成法地看出它在二王之下挣脱的程度。

飘如杨柳、漾若春风。在春意盎然中洋溢着自然的天眞。这便是书法的美妙意象。

书法来源于自然成象演绎,或者说是抽自然万物之象的建构。在这一点上,绘画中有许多描法取自于具体的象物便不那么令人奇怪了。像导菜描、钉头尾描等等都是可以提供具体化的啓示。但是,这种“象”在欣赏活动中应当仅仅负责提供一种线索。同时,也不应当认爲“具体化”便是天衣无缝地可靠。它的价値本身在于“意”与“象”的结合。

书法意象的分析如果区别开来看的话,“象”便是一种共性的,而“意”则是一种个性的。当然,它们若存在一种截然对立的区别也就不成其爲书法的“意象”了。“象”有时会被个性改变,而“意”也存在着被共性薰染的可能。我们把它分离的意义便是在欣赏活动中能够看到二者之间能够引起联想的契机与表情的感染力。

张凤翼这美妙的意象更多地来自于“书法”—也就是对中国书法共性形态接受的程度。它使我们往往更多地看出书法自然的形态和作者契合晋风中灿烂的一面。

当然,这裏面不知牺牲了张凤翼多少个性才换来这种结果。虽然如此,只要我们退出书法史那创新与保守的恩怨之争,也足以会得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蕩”的旷畅意象,它便値得我们爲之击节了。

上一篇:张凤翼 下一篇:致莱老尊亲家尺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