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私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16页(1220字)

魏晋时代的私印,其印大小,大多数爲2.4cm见方,也有略小于此者。印文多爲汉缪篆体,也有悬针篆体。在印体组合形制上,有承袭汉制的套印、两面印和五面印、六面印等。在印文内容方面有姓名印、书简印、成语印等。

魏晋时三套印,是由汉两面印、套印(又称子母印)发展而来。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印体、可以一个套一个而形成一个整体。最小一方爲“叔贞”,可套藏于较大的“杨就”印体内,“杨就”可再套藏于更大的“杨就印信”一印体内。层层相套,分开成三方印,可单独使用,又可合套于一体内,构成一个整体,携带方便,使用灵活,这种套印的製成,体现了我国当时印工的智慧和才能。

魏晋、隋唐时,世上有“六面印”流行,这方署名“颜綝”的六面印,出于江苏南京老山晋墓二号。印文各面分别爲“颜綝”、“臣綝”、“颜綝白事”、“颜綝白牋”、“颜文和”、“白记”等六方。颜綝爲颜含之孙。《晋书·颜含传》:“含”有三子:髦、谦、约。《晋书·孝友传》载:“又《金陵通传卷二》:“颜髦字君道,琅琊人也,父含……子綝字文和,州西曹骑都尉。”魏晋六面印是爲便于携带实用,印面统爲白文,其线条多细劲。总体上看大多较羸弱,尤其是某些悬针篆体更爲明显,结体也有较多的做作气,显得生硬不自然。但其中个别印也有可取之处,如“白记,”小印,虽有缺画,但还显得自然生动。在私印中,朱文出现较多,前所述的套印中的“杨就印信”等三方均爲朱文。单面印或双面印中亦可见之,如“成昌私印”等。朱文印出现多的现象,这可能与当时纸张的使用有关,也可能试行濡硃,但如今未发现实物,只能作爲一种设想罢了。白文印亦不少,多类似汉私印。

在印文内容上,较过去也有发展,除常用的姓名印外,尙有笺函而用的“某某白牋”、“某某白事”、“某某封信”、或“印完”等;还有姓名加吉语的,如“大利钟长絈”、“大利旦中公”等;也有专门吉祥语的,如“长富贵,乐毋事”、“宜官内财”、“受福”等;也有姓名前加籍贯、后繫字、号的,如“河间武垣刘芝字伯行”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