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货币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4页(1129字)
法国货币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很重视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刺激经济的增长、稳定货币和价格、充分就业和稳定外汇汇率。其中稳定货币为货币政策的主导思想和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中介目标来实现的。法国中介目标有3个:货币总量、利率和外汇汇率。因为稳定币值是主要的最终目标,故直接影响币值稳定的货币总量便是中介目标中主要的一个。在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时,法国较成功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货币的划分问题;另一个是监测指标的选择问题。货币的划分在法国几经调整,不断完善。1986年对货币分析手段进行的改革将货币划分为以下4个层次:M1=狭义的全部支付手段,包括纸币、辅币及活期存款;M2=M1加上全部的存折和账户的资金;M3=M2加上由银行信贷机构和国库发行或管理的各种定期存款、不可转让的债券,以及由银行信贷机构发行的可转让的短期债券等资金;L=M3加上由银行信贷机构管理的合同储蓄资金和由非银行单位发行的可转让的短期证券。在监测指标的选择上,1973~1976年定为M2;1977~1985年改为M2R;从1986年改革货币层次划分后,改成M3。除货币总量,汇率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介目标。与货币增长目标相比,汇率政策自1979年以来更加受到重视,法郎与德国马克的中心平价几乎10年未变。
法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种手段来实现的:①再贴现率政策。在运用和调整贴现率时,中央银行还实行贴现限额制度,即根据商业银行规模的大小,分别规定一个贴现最高限额。在限额内按规定的正常贴现率向商业银行提供贴现借款。对超过最高限额的部分则实行比正常贴现率高的“惩罚性利率”。②强制准备金制度。是一种较贴现率更为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工具。根据规定,除储蓄银行外,各类银行均必须按一种可变动的准备金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的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比率来扩张或收缩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③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信贷额和货币总量。④直接的信贷限制。是法国货币政策一大特色。具体实施方法是,对各银行直接规定信贷“限额”,确定一个增长比率。这种信贷最高增长限额以上一年年底信贷增长指标为基础,如在1958年2月到1959年初,银行信贷额被强制规定在1957年9至12月的信贷额平均水平上。如果银行超过规定的百分比,那么该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无偿交纳额外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