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半两钱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484页(434字)

亦称“秦半两”。中国古代铜铸币。始铸于战国时期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为秦国圜钱中最重要的一种圆形方孔铜钱。重量为半两,即12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年统一币制,以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以半两钱为下币。从此,各种形态的布币、刀币以及贝币均统一在方孔圆钱的形制之下。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由中央政府专铸,结束了六国时期钱币形制各异、单位重轻不一的紊乱局面,具有法定的金属含量、钱币名称和统一的形制。钱文“半两”二字分列方形穿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使方位上下有一定规矩,容易识别核计。汉初货币仍袭秦制,所铸铜钱仍称半两,名称虽然不变,但实际重量不断减轻。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八铢半两,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铸四铢半两。民间私铸半两,甚至轻到一铢以下。汉半两钱有的轻薄小如榆荚,故又称“荚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钱,改行“五铢钱”。

上一篇:尖首刀 下一篇:方孔圆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