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汉元货币性白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494页(492字)

中国古代汉至元朝的白银货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行白金币。白金币为银锡合金铸成,分三等:圆形纹币,重8两,名“白撰”、“白选”,值3000文;方形纹币,重量减轻,值500文;椭圆形龟纹币,重量更轻,值300文。白金币的铸造实是施行通货贬值,因盗铸严重,五年后废止。王莽的宝货制中,银货是货币品种之一。西晋末年,白银已用于表示物价。梁初和唐代的岭南地区以金银为货币,其中主要是银。五代以后,白银的货币性逐渐增强。南宋的会子用银收兑超过用金收兑。金朝原规定白银每铤50两,值钱100贯,章宗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铸造承安宝货银币,束腰形,从1两到10两,分为5等,每两折钱2贯,同现钱一并行用。承安三年在一些地区规定一贯以上必须用银钞或承安宝货,不许用钱。这已经是正式的白银为法定货币了。元初纸币以金银为兑换准备,而主要是银,故赵孟頫说“初造钞时,以银为本”。元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诸路交钞都提举杨湜请以平准库的白银铸成锭,重50两,名“元宝”。元代为推行纸币,禁止金银流通,但民间用银并未减少,还在蔓延。

上一篇:爰金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