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营口过账炉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18页(554字)

亦称“炉银”或“过账银”。营口银炉发行的一种凭条。充交易媒介,起通用货币的功能。清代中国北方的炉房资本雄厚,常兼营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甚至发行票据。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营口一跃成为东北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营口的炉房也最为出名。当时营口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制钱,而银元和通用银两极少。外地商人所携他省银两必须先交当地银炉熔铸成营口通用银两方能使用。由于当时炉房的熔制量小,远不能满足客户所需,因此炉房在收到客户银两后折成营口银,扣除工耗等费用后出具一凭条,客户可凭此进行交易,与现银相同。这种炉房凭条被称为“过炉银”或“过账银”,简称“炉银”。它类似上海的“九八规元”,是一种虚银两,是商业往来的清算工具和记账单位。炉银还分“过炉现银”和“过卯银”二种。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一日为结账期,即“卯期”,到达卯期而不支取的现银,约期归入下届卯期,称为过炉现银。卯期以前所使用者为过卯银。商家认为炉银比现银授受更为简便,乐于与各炉房开立往来账户,亦即存款于炉房。炉房也就成为调剂营口金融市场的重要金融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炉房常不能如期开卯,其信用遂逐渐降低。及至新式银行兴起和银元的通行,盛极一时的“营口过账炉银”也就成为历史名词。

上一篇:行化 下一篇:公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