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钱庄
书籍:中华金融辞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46页(451字)
近代汉口的一种金融机构。武汉地处要冲,明末清初被称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商业发达,金融业也有一定规模。太平天国时期因受战争影响,钱庄势力削弱。以后随着商业的恢复,对四川、云南、贵阳等省商人的融资需要,汉口钱庄趋于活跃,光绪末年大、小钱庄逾一百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汉口钱庄也进入盈利多、放款呆滞少的最佳时期。1925年有大小钱庄140家,与32家中资银行、15家外资银行构成三种金融势力并存局面。汉口钱庄的同业拆借市场在清同治年间形成,汉口的虚银本位“洋例银”,与上海的“九八规元银”和天津的“行化银”,具有同样的记账本位的功能。1933年“废两改元”后,汉口钱庄与上海钱庄一样趋于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和战后,多以投机金融产品牟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尚存有钱庄36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有13家钱庄与汉口商业银行于1951年10月合并成立武汉联合商业银行,但经营亏损,于1952年9月结束转业,其余钱庄亦相继停业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