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票号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47页(597字)

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中国产生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因以山西人经营为主,故又称“山西票号”。票号创于何时传说不一。据《山西票号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经营颜料、茶叶、盐、布等业,足迹遍及全国,为解决异地间贸易货款运现的困难,乃有商号兼营汇兑业务,及至道光初年(约在1821年~1824年间),山西平遥人开设的西裕成颜料号经理雷履泰首创将颜料号改为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大获其利,票号就此发展起来。20世纪初有票号30多家,在全国各地设有470多家分号,有的还到东京、莫斯科、加尔各答、朝鲜、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号,是票号的鼎盛时期。票号资本额较钱庄大,一般有银20万两至50万两,多为独资或合伙,负无限责任。因其发祥地和资本来源的不同而分成三派,即平遥帮、祁县帮、太谷帮,统称山西帮。票号经营汇兑业务的初期以商人、商号为对象,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承汇官府和官吏的汇款,并因预收和预付汇款而逐渐发展了存放款业务,还为清政府解缴税款,举借外债,代各省垫付京、协饷,乃至代办捐纳官职和垫借新官的川旅费等,与清政府及官吏个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现代中资银行兴起以后,票号业务渐衰,辛亥革命后,票号因对官吏的大量放款无法收回,存款则纷纷提取,以致周转不灵,大批倒闭,少数勉强维持,到二三十年代也先后歇业或改组为银行、钱庄、银号,票号遂不复存在。

上一篇:钱兑店 下一篇:日昌票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