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投机性货币需求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12页(1148字)

因预期利率变动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而对货币的一种需求。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货币不仅是便利交易的工具,而且还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形式。由于货币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人们希望持有货币,以期在债券价格波动中谋求额外收益,人们出于这种动机而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被认为是凯恩斯货币理论中最富开创性的内容,正是借助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建立起货币供求与利率的依存关系,进而将货币市场分析纳入其就业、收入的一般理论体系。

凯恩斯假定,具有完全流动性、但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和完全不具流动性、但能带来确定收益的长期债券,是仅有的两种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形式。在这两种资产中,凯恩斯认为人们普遍存在着对高度流动性货币的偏好,他称为流动性偏好。为了使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而持有债券,就必须为债券持有者提供一定的报酬。凯恩斯以永不兑现但可无限期获得确定收益的英国统一公债券为例,来说明债券报酬。公式为:

式中,R表示债券的确定收益;V表示债券市场价格;i表示债券收益率。

因为已假定长期债券是唯一的获利性资产,故它的收益率i也可视为一般的利率水平,或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率。在预期收益R既定时,利率与债券价格成反比关系。

由于产品及要素市场供求关系及实物资产价格变化,债券价格经常波动。凯恩斯认为,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经验,会确认一个正常的债券价格或利率水平,并且相信如果市场利率水平脱离这个正常水平,经一段时间后必然回复到这个正常水平。因此,当利率低于正常水平,人们希望出售债券,换取有高度流动性的货币,以期利率上升时再重新购入债券;反之,当利率高于正常水平时,人们希望以其持有的货币换取债券,等待利率下跌时出售债券谋取额外收益。由于人们对正常的债券价格或利率水平有不同的判断,在一个较大的利率区间,每一利率水平都可能被不同的人视为正常利率,存在扩大和减少货币需求的可能。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货币和债券的连续选择。而且当利率较高时,更多的人倾向于购入债券,减少货币持有量;当利率较低时,趋于出售债券,扩大货币持有量,利率与货币投机性需求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如以L2表示货币投机性需求,则:

L2=L(i)

再以h表示单位利率变化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则货币投机需求还可具体表示为:

L2=-hi

见图16-1所示:

图16-1 货币的投机需求

上一篇:预防性货币需求 下一篇:货币需求曲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