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通货膨胀政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24页(884字)

主张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及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学说。通货膨胀政策是英国着名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政策主张。这一政策主张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众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持久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了空前的经济萧条和大量失业,彻底打破了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实现其充分就业均衡的神话。为了解决严重的萧条和失业问题,凯恩斯阐述了以有效需求管理为基础的一整套解释西方经济均衡关系的新理论,并提出了以有效需求管理为特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通货膨胀政策,即廉价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大量失业的发生。一方面,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消费品的生产出现过剩,从而阻碍了投资,充分就业也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影响了人们对投资预期收益的信心,从而阻碍了投资的增加,减少了就业,而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又造成了较多的储蓄和较高的利率,从而使投资不足越发严重。因此,只有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其方法有两个:一是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增加有效需求;二是实现廉价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需求。正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说,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唯一补救办法是由政府来统制纸币工厂,增加货币数量就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假设货币可以像农作物一样生长,或像汽车一样制造,则不景气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凯恩斯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良方,它既可以影响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又能通过“货币幻觉”的作用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企业主的利润率,而利润率或资本边际效率的提高又会反过来增加投资和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使社会的就业量增加。

上一篇:自由货币论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