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消费函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43页(1262字)

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一种表述。它最先由J·凯恩斯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即: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称为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之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于是,凯恩斯得出结论,消费函数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函数。它的形状,取决于总收入和人的基本心理法则。人性的基本心理法则决定: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于是,大致可以想象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图形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以后的实证研究显示,短期的消费函数符合凯恩斯的结论,但长期的消费倾向即固定不变,难以从凯恩斯的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

J·杜森贝随后提出用相对收入假说来重新构建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是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针锋相对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作为自变量的所得是一种绝对收入,它不考虑消费者以前和以后的收入对现期消费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人的收入和消费对该消费者的影响。而杜森贝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即必须考虑摹仿效应和示范效应,消费函数的形状,也就取决于他与邻居相对而言的收入,而非收入的绝对水平。同时,由于人们总是力图维持已达到的消费水平,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收入下降而消费并不同比例下降,显示出较高的消费倾向,这符合短期的消费函数。下一个经济周期,一旦收入超过前周期的最高点后,消费支出将随收入同比例增加,这样,从长期看,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固定不变常数,即消费函数在长期内是一条直线。

弗里德曼的恒久性收入假说是对上述实证结果的另一种解释,差别也主要在于对收入的诠释上。弗里德曼将收入分为恒久性收入和暂时收入,恒久性收入指一个人预期在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入;同样,消费也可分为恒久性消费和暂时消费,恒久性消费是指消费者计划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消费支出。消费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总是力图使恒久性消费对恒久性收入的比率接近固定不变的常数,暂时的收入和消费只会表现为储蓄的增加或减少。这样,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不同形状也可以得到阐释。

莫迪利安尼和布伦伯格的生命周期假说,可以看作弗里德曼上述假说的补充,此后,消费函数中的自变量——所得或收入,不再以绝对收入为准,而是靠预期收入建立。在60年代和70年代,消费函数已较为成熟,各种不同的消费函数,差别主要在于对财富或恒久性收入的估计不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