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森贝个人消费储蓄理论
书籍:中华金融辞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45页(648字)
J·杜森贝关于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分析个人消费储蓄的理论。
1949年,美国的J.S·杜森贝在《收入、储蓄和个人消费行为理论》一书中,批评A·斯密西斯的个人消费储蓄理论忽视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存在着一种相互模仿、竞争的特点。人们在接触、学习和日常生活过程中,低收入家庭的入总是留心高收入家庭中那些被认为是优越的东西,并希望自己也具有这些东西。这样一来会对低收入家庭形成一种压力,促使低收入家庭去赶超高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推进低收入家庭增加消费的压力称为“示范效应”。
杜森贝认为,“示范效应”的存在,使家庭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有实际收入,而取决于其邻居的家庭或其他同等的家庭的收入水平。换句话说,一个家庭的储蓄倾向可看作是他在社会收入等级中所处级别升高的一个函数,而与家庭的绝对收入水平无关。如随着国民收入增加,每个家庭的收入都以相等的比例增加,这样,每一个家庭在收入等级上的相对地位将保持不变,它的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划分也将保持不变。若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保持不变,而其他家庭的收入水平相对地提高了,它相对于其他家庭的收入地位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家庭由于相对地位的变化,将导致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这种消费增加是取决于该家庭与其他家庭之间的相对收入水平,“示范效应”作用的结果使消费与收入之间成固定比例关系。
上一篇:斯密西斯个人消费储蓄理论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