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钱多则壅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43页(517字)

中国清代人姚文然对钱银比价变化原因的认识。清代银与钱“相权而行”,白银与铜钱的法定比价清初时定为银一两合钱一千,但法定比价难以维持;且当时铜价与铸钱费用须按银计算,这便使得铸钱成本计算复杂化。对此,姚文然提出暂停铸钱的主张。姚文然认为,照实际成本计算,当时铸钱亏本。铸钱愈多,亏本愈大,如长此以往,势必加重民众负担,所以应该停止铸钱。姚文然更认为,钱价过低是铸钱过多所致,因为“钱之为物,少则流通,多则壅滞。何也?曰贮之者少也。官库富室,朝收夕放,银藏累代,钱散目前,此其一也。日运之者少也,质重值微,运艰脚费,银行万里,钱行百里,又其一也。曰用之者少也,置产经商,多处不用,斤盐斗米,用处不多,又其一也。有此三少之故,则其物不可以过多,多则必滞,乃自然之势。天也,非人之所能强,非法之所能通也”(《虚直斋文集》)卷三)。在姚文然看来,由于铜钱本身价值小重量大,不是一种良好的贮藏手段,且运输困难不便远途搬负,人们日常商贸活动中使用不多,这便是相对于铜钱供给而言的铜钱需求的“三少”,需求少供给多,供过于求必然使铜钱充斥堵塞流通渠道,这是一定不移的规律,决非凭借人力、法令可以疏通的。

上一篇:救民用钱论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