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轴装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224页(380字)

又称卷子装。

古书装订方式之一。其形制模仿帛书。将若干张纸粘成长卷,细木棒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以此中心卷成一束,称为卷轴。

细棒也有用金、玉、象牙等材料制成的。

每张纸上要划上边栏和界行,以便于书写,故有“乌丝栏”、“朱丝栏”、“边准”、“解行”之称。每一纸卷用纸以二幅到几十幅不等,每幅纸又称“枚”或“幡”。

长幅纸通常高一尺,长度由数尺到二三丈不等。由于卷子右端经常露在外面,容易污损,通常用加装一段纸或丝织品的方法加以保护,称作褾,即“赘简”遗意,俗称包头。褾头再系上一根带子,作为捆缚卷子之用,称作“带”。写书的纸一般用黄檗汁染过,得以长年防蛀。隋唐以前书籍多出于抄写,装成卷子,故印刷术发明之初也沿用了这种装订方式,多见于佛经。古书称若干卷即源于此。

一书如卷数较多,则用布、帛或细竹帘包裹起来,称为一帙。

上一篇:善本 下一篇:龙鳞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