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14页(334字)

在低洼地、沼泽地,或陂塘、湖泊、河道边旁滩地,用修筑堤岸的办法,将地围起来,开辟为农田,称为“圩田”。

因其“内以围田,外以围水”,故又称“围田”。其名又常因时因地而异,也有称为“湖田”、“垸田”的。

战国时,吴国在固城湖“筑圩”,越国在淀泖湖滨“围田”。

至唐代,治湖营田在江南已相当普遍,围田的技术大有提高。

约在唐末至五代初,太湖地区出现了类似河网化的圩田系统。据北宋郏亶《水利书》记载,当时太湖地区,散布着纵横交错的渠道,即所谓“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

纵浦和横塘间,修筑了堤岸,使太湖里的洪水只能迂回于浦、塘之间,辗转而出。高地和低地之间还设有斗门、堰闸,分级分区进行控制,做到“水从人指挥”,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上一篇:围田 下一篇:梯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