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25页(347字)

宋时,*雕板印刷术已普及,但每印一页书即须雕一块板,仍不经济。

庆历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据沈括《梦溪笔谈·技艺》记载,异以胶泥为材料,刻字后用火烧硬,每字单独成一印。另于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等,将字印按所需排列,镶嵌于铁板,以火烤之,待松脂等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印,再冷却凝固,便成排版字型,即可刷墨印刷。

这一发明比欧洲谷腾堡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年。

绍熙四年(1193),周必大即以活字印成《玉堂杂记》。元初,又有锡活字创制,但使用不广。

大德二年(1298),王祯始雕刻木活字三万余个,其字形体一致,并设计转轮排字盘,按韵装入木活字,便于检字排字,印后归档,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曾于一月内印成《旌德县志》百部。入明,各种金属活字印刷广为流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