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40页(440字)

传统手工工艺。

即用竹、藤、柳、草等植物的枝、干、茎、皮等作材料,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器。距今七千余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上百件苇席残片,竖经横纬,垂直交叉,相互错开,编成人字纹,纹理清楚,紧密适度,规整均匀。吴兴钱山漾遗址也发掘出二百多件竹编,有篓、篮、簸箕、谷箩、竹席及捕、养蚕和农业生产用具,材料多为加工过的竹篾。另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也发现有各种编织品的印痕、纹样等、秦汉时编织种类很多,《说文》:“蔺草可以为席”。《范子计然书》:“六尺蔺席出河东,上价七十;蒲席出三辅,上价百。”新疆还出土有藤奁等物。

长沙王堆出土的长柄扇,即为竹编工艺品。唐代的柳编颇具特色。福建永春的纸织画制作精良,是难得的工艺品。

发展至宋代,已有藤作、竹作等进行专门生产管理的部门。闻名品种有扬州莞席、苏州席、常州凤细席、贺州龙风花纹簟、温州竹丝灯、袁州竹鞋、广州藤席、泉州白藤窦、循州藤盘、新州藤帽、宾州藤竹和藤器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