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54页(456字)

又称白莲社、白莲宗。

古代佛教净土宗支派。南宋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创立,并于昆山(今属江苏)淀山湖建白莲忏堂。崇奉阿弥陀佛,普劝持斋念佛,以期往生西方净土。但与以往净土宗结社不同,教门定型,师徒传授,宗门相属。

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广泛传播。元时,得朝廷承认,进入全盛期,庐山东林寺建立白莲宗善法堂,成为白莲教第二个中心。

时南北各地遍布堂庵,徒众甚多,不少主持者有家室,不剃染,称白莲道人。后教义有些变化,掺入弥勒佛下生等谶言信仰,教内分成许多宗派,教徒中间或发生武装反元事件。武宗时,一度遭禁止。元末,成为组织农民起义的工具,如韩山童、刘福通等皆是白莲教徒。入明,被严禁。但民间流传数十种宗教,皆受白莲教影响,崇奉弥勒佛,后又奉无生老母,故无论官民仍以白莲教视之。

清初,受反清复明思想影响,各支派多与清廷敌对。乾隆、嘉庆时,多次起义皆与白莲教有关。其支派多达百余种,教义极为芜杂,信徒主要来自下层社会,首领成分复杂,对朝廷态度不一。道光以后,渐沦为会道门组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