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壁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91页(494字)
亦作坞堡、壁垒、营坞、坞堠等。
西汉武帝时,始于北方及西北边塞亭、隧外围,大量建筑小于城、障的防御工事,与亭、隧合称坞壁。东汉时,豪强地主仿建城堡式坞壁庄院,周围高墙,设门楼、角楼,墙上有了孔与射孔。坞分内外,以卫士把守大门。坞内有坞主、卫士、农夫、奴婢等居所,有仓廪与手工作坊等。
魏晋南北朝时,长期分裂与战乱,使据险筑坞,聚族而居的现象增多,宗族观念与血缘地域纽带得以强化。此时坞壁大体可分为宗族豪强型、家族共同体型与流民型三类。三者在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平均主义倾向。但宗豪坞壁坞主实行家长制统治,对坞民人身控制严格。
后二者坞主为推选产生,坞民人身依附关系较松弛。三类坞壁皆耕战结合,对维护社会生产,保全人口作用显着。在十六国时代,并具有民族斗争色彩。及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坞壁逐渐减少。
在南方三吴地区,因封建庄园大量建立,部曲佃农化,坞壁亦难以组成。但江西地区经济落后,宗族势力强盛,坞壁重又崛起。直至隋统一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坞壁才转入衰落,但亦未根绝。北宋末,金军南下,山东、河北诸地聚族结寨自保集团重又出现。
上一篇:宫殿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