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之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415页(411字)

简称化胡之争。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被视为神仙方术。佛教亦自附于黄帝老子,以求适应民俗而传播。东汉后期,流传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即化胡成佛说,宣传佛道同源或老子转生论。三国时,化胡说流行,时有牟子着《理惑论》,反对化胡说,认为道不如佛。西晋时,天师道祭酒王浮与僧人帛远争论佛道二教邪正,撰《老子化胡经》,称老子西出阳关,经西域入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佛教因此而产生,藉以贬佛。北朝时,道教徒常据此书排斥佛教,而佛教徒则屡屡揭发是为伪书。

入隋,化胡之争依然进行。唐高宗、武则天时,数召僧人、道士辩论此书真伪,均不果,但佛教渐占上风。

元年(705),中宗下诏禁毁此书,但禁而不止,仍有流传。元时,僧道化胡之争甚烈。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令除《道德经》外,将其它道书尽行焚毁。《老子化胡经》因此而亡佚,化胡之争亦告段落。

清末,敦煌石窟中发现有此书的唐写本残卷。

上一篇:白虎观会议 下一篇:黄巾起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