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鸿勋
出处:按学科分类—交通运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辞典》第75页(716字)
【生卒】:1894~1981
【介绍】:
中国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字竹铭。生于广州市,卒于台北市。1910年考取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预科的粤省官费生,1915年毕业于土木科。同年由交通部派往美国桥梁公司实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18年回国,先后在京奉、京汉铁路及交通部任职,并曾回母校代课。1924年任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校长,首创在国内大学附设研究所的范例。1925年任陇海铁路工程局局长,主持修建了灵宝至西安段新线,成功地使铁路从潼关城下开挖隧道通过险关。1932年任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该路段全长456km,因地形险峻、工程艰巨,英国人策划了十多年,迄未修通。凌接任后,昼夜操持,亲临现场踏勘,终于定出一条比英国人少建50多座隧道和越岭垭口低18.30m的线路,使这条继京张线之后全部由中国工程人员自行设计施工的重要干线,提前一年三个月(原定四年)修通,受到中外人士的一致赞扬。为此,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他首次创设的金质奖章。1938~1939年,为配合抗战需要,先后主持湘桂铁路的南镇、柳南、桂柳各段新线工程。1940年负责天成铁路的勘测和兼管陕、甘、宁、青四省的公路修建和养护管理。1942年1月,担任宝鸡至天水铁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隧道最多(总长度占全线1/7)的铁路。1945年2月任交通部常务次长。1950年任台湾大学教授。1951年任台湾中国石油公司董事长,先后连任达20年。生平着作甚丰,从早期的教科书到中国铁路历史,以及单篇工程论文。尤以《中国铁路志》因资料翔实,图文并茂,1956年获台湾当局的奖章及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