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9页(535字)

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历史观。

“三世”即“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此说源于“公”学。

春秋公羊传》说,孔子《春秋》,“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异辞”。

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即“有见”、“有闻”、“有传闻”。

(《春秋繁露·楚庄王》)所谓“有见世是孔子亲见;“有闻世是孔子听人说的;“有传闻世”是前人传述下来的。东汉何休据此三世为“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即“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落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所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着一”(《春秋公羊传解诂》卷1)。近代改良主义者康有为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进化论观点,把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同”、“小康”结合起来,认为太平世即大同之道,升平世即小康之道,从衰乱世进至升平世,再进至太平世,是社会进化的规律见(《春秋董氏学》),并且他把三世比附为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政治制度,这三者不能越级进化。他提出当时中国处在“衰乱世”,而欧美各国则已进入升平世,故中国必须学习西方,变法维新,进入升平世,最后达到“远近大小如一”的大同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