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69页(1013字)

【生卒】:1898—1979

【介绍】:

美藉德国的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柏林的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的家庭,1917-1919年曾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成员,因对该党的背叛革命行为不满退党。后来,他就读于柏林大学、弗赖堡大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导下研究哲学,由于倾向克思主义,同海德格尔发生分歧,终于离开海德格尔。1932年,他参加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工作,后随该所流亡美国,1940年成为美公民。

1939-1945年,他转到美国华盛顿战略服务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工作,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处任教授,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晚年,他致力于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成为60年代西方“新左派”运动的精神领袖,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是“发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家”。他的主要着作有:《理性和革命》、《爱欲和文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分析》、《单向度的人》、《论解放》、《反革命和造反》等。

马尔库塞确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十分激进的批判。他指出,尽管工业技术力量高度发达,使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个富裕社会,但是,这个富裕社会却是一个压抑人性的、不自由的、使人异化到了顶点的社会。

因此,争得自由和人性的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成为一个现实的、十分紧迫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

然而,马尔库塞的这种批判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以弗洛伊德主义为基础的。第一,他提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富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也就是用科学技术进步压制人的本性的矛盾代替和否定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的矛盾。

第二,他认为,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了,用阶级冲突平息论、工人阶级革命性已经蜕化的理论取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论。第三,他从“自由的原型就是欲望压制的解除”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建立一个解放爱欲的非压抑性的社会是可能的,用一个以洛斯为中心的社会代替共产主义社会。自从本世纪的弗洛伊德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性思潮后,在当代西方出现了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的趋向,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主义用于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探索西方社会革命的前景,成为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上一篇:马利坦 下一篇: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