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97页(955字)

即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毛泽东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毛泽东运用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部分质变的观点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

毛泽东所提出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就是指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的建成并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终结,因为“建成”只是实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

按照当时采纳的苏联标准,如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这个任务经过15年就可能达到。这里讲的所谓“建成”社会主义,实际上也只是建成当时标准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指从生产关系看,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从生产力来看,生产力还不发达,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即使建成了社会主义,实现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也只是低标准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也只是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还要经过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即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即要使生产力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社会主义从不发达向发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具有综合性,它反映着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思想精神领域的不成熟性。概括地说,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从社会发展程度来说,是不成熟的,从社会制度来说,是不完善的,从社会结构来说,存在着一些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来说,是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毛泽东关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就其提出的历史背景、着力角度、具体涵义和思想深度而言,虽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尽相同,因而不能将两者等而视之,但是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