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雷夫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13页(1141字)

【生卒】:1828—1889

【介绍】:

俄国革命民主义者、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

生于萨拉托夫的一个牧师家庭。1846年进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855年参加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刊物《同时代人》编辑部,次年成为刊物的实际负责人,他还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862年沙皇政府禁止刊物出版,逮捕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判他服长期苦役。他在西伯利亚度过了20多年的流放生活,晚年在故乡逝世。

他的社会历史观思想主要体现在下列着作中:《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论罗灭亡的原因》、《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况》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深受德国哲学家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他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史观,但也有一些合理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社会(历史)“进步的基本力量是科学”(《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下卷第388页,三联书店1962年版)。

他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外部自然界的影响和制约,而自然又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同时,人首先爱自己。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由此他提出,由于自然与人的不协调以及人们利益的冲突产生了政治的、民事的和刑事的法律。

它们是人们在“理智干涉”下,一致同意有必要建立的规定人们在各个活动领域的彼此之间关系的准则。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解释某些具体历史事件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一种社会代替另一种社会是不可避免的,伟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取决于个人或意志。人具有改变现实的想法也不在于他是否具有历史知识,而取决于他对现实的不满。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着)的阶级斗争,为平民与贵族、贱民与贵族、农民与地主、中层等级与劳动者的斗争,是历史(社会)的主要内容。当统治者用最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时,人民也就必然用暴力进行反抗。

社会敌对集团、阶级的斗争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哲学、经济学、文学等都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

“政治理论以及各种一般的哲学学说,总是在它们所属的那个社会地位的强烈影响之下创立起来的,而每一位哲学家往往都是当时为了在这位哲学家所属的那个社会上占优势而进行斗争的某一个政党的代表人”(同上书第213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实践和他的理论成就得到马克思和列宁的高度评价。列宁同时也指出,由于落后的俄国生活环境,使他不能达到科学的哲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