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人的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25页(1081字)

指分工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自发分工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分工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首先,分工有助于提高每个个体的专门知识、技能和技巧。社会活动的范围是无限的,而每个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任何个体都无法以其有限的能力去涉足无限的活动领域而分工恰好为每个个体划定了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并使其在其中获得专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使其有限的能力产生出一定的效果,而不至于因为没有确定的活动范围而分散精力,一事无成。

其次,分工有助于满足每个个体多方面的需要,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分工使每个个体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创造出专门的产品,而所有这些个体构成的人类总体,则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可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产品。

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人的产品都不只供自己消费,而且还要供其他人消费;每个人的产品都不能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只有借助于其他许多个人的产品才能满足自己这些需要,这就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而且随着分工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断扩大,以至由一国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

分工对人的发展也有消极作用。

首先,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又使人类的劳动成为异化劳动,使劳动过程、劳动产品、劳动的社会关系成为在人之外、不受人支配、反而支配人的异己力量。

其次,自发分工使个人的发展片面化、畸形化。在自发分工条件下,由于劳动者个人终生固定于狭小的范围,从事单调无味的劳动,无暇问津和参加其他活动,因而使个人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个人的发展是畸形的。

自发分工虽然扩大了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即总体劳动者的集体力,但却使劳动者个人的生产力遭到摧残,变得贫乏。分工包含城市和乡村的分工。城市和乡村在自发分工的条件下都在片面发展,从而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和居住在乡村的人也在片面发展,一部分人变成受局限的“城市动物”,另一部分人变成受局限的“乡村动物”。

分工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工。

在自发分工的条件下,二者的发展都具有片面性,体力劳动者缺少科学文化知识,脑力劳动者缺乏实际的技能和技巧。最后,自发分工加强了剥削者对劳动者的剥削。

这一点,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分工,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不是人支配机器,而是人随着机器运转,加强了劳动强度,延长了劳动时间;资本家大量使用童工,使劳动力贬值,造成工人失业。

分享到: